神即是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一部有名的日本影片。那句源自于太宰治的“生而为人,对不起”被文艺青年们引用颇多,似乎这几行画在墙上的短句背后的消极生态就真得是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在我看来,《新约圣经》的“神即是爱”更适合用来讨论这部电影的主题——人生。

       小时候看过一本叫《乌丢丢的奇遇》的书,金波的长篇童话。“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是爱。有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童话做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答。在这里,我想把“爱”的意义扩大化。爱是什么?爱是人类(甚至于动物)内心的情感。爱父母、亲友、师长,爱自己,爱宠物……但另一方面,也爱金钱、爱性欲、爱高人一等的统治感……没错,欲望即爱。爱是源头,然后才细分出许多情感,由此构成人生。

       每个存于世上的人的生或死都需要理由。在无理由的情况下,生存的本能又高于一切,这也可能是因为人对生的了解远大于死。我们穷极一生追寻生命的意义,倒不如反过来,试想为何不去死?这样便很容易想通。一是不知道做出自杀行动后的自我会如何存在,不妨保持现状;二是没有理由选择自杀;三是还有活下去的理由。这三点原因有两点便足以让我们活着了。剧中,松子总是到了“人生无法继续时”突然开始新的生活,一方面似乎是在她的精神濒临极点时会出现新的希冀(也是运气好啊);另一方面是她自己强烈的生存欲望,可以笼统地归结为生的倾向(这有点像余华的《活着》透露出的价值)。

       毫无疑问,松子是个具有献身精神的女子,她把爱当成生活的全部。而她的爱,大都是奉献给他人,从“献出”中获得自身的满足感,这种从小养成的性格是其悲剧原因之一。此外,遇人不淑的命运也直接导致了人生的悲剧。并且,这种命运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爱用“命中注定”这个词,事实上,所有的人生事件都是命中注定。

       回到“爱”的问题上。既然说爱是七情六欲,是生命的内心情感。那么,说“爱即人生”也不为过了。人生数十年对客观世界的所有感受和认知都围绕主观世界——也就是自我——进行。就像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别谈什么唯心唯物那一套)所以人生便是自我意识的存在,“人生”就是“自我”。如果说“神即是爱”,那便“神即是我”。

       如果这个话题到此为止,那就落入了“哲学的陷阱”。事实上,如果把人比作树的话,个人并不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就像树的枝丫彼此重叠交错,这就是“联系”。一个意识对另一个意识产生影响,生命以无法估计的力量和速度对生命做出改变,生命接受生命以无法估计的力量和速度做出改变,什么悲情,什么荒诞,什么浪子回头,什么悔不当初,就都有了。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别人为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为别人做过什么。”我想,在影片最后唱着同一首歌的那些人,和松子有过交集,改变松子的命运或被改变命运,既是将松子推向深渊的罪魁祸首,又是和松子一样的可怜人,宛若大浪中的一棵稻草,身不由己。一个个镜头也是在上演人生百态。

       补充一句,影片的“爱”当然不是我说的“爱”,“爱是神”似乎更切合作品想要表达的。

       本文不涉及任何利益,不具有任何学术价值,不针对任何看法,就是写着玩玩。


评论
热度 ( 10 )

© 第三只耳朵 | Powered by LOFTER